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> 观测试验
观测试验
寒区气象因子和综合环境观测试验
作者:admin  发表日期:2017-11-25    

 

寒区气象因子和综合环境观测试验

       标准气象场位于葫芦沟流域出口附近高山草甸试验场内。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5月26日完成基本建设,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。气象场规格25m×25m,内设地面常规气象观测项目、一套ENVIS环境观测系统和降水对比观测以及蒸散发。地面常规气象观测项目主要有:空气干湿球温度,降水量,地表温度,浅层地温,水面蒸发,日照时数,冻土深度等。
 
ENVIS环境观测系统
       观测要素包括:辐射、温、湿、风、压、CO2通量、降水、土壤表面热流、土壤温度、土壤体积含水量等,通过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数据。
 


标准降水观测场
       在标准气象场内,新建一个地面降水观测场,作为降水观测校准的标准数据。新建一个大型标准降水观测场,采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DFIR型(Double Fence Intercomparison Reference)防风圈,它是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中心,由木质或铁质叶片制成的栅栏围成的内、外两圈的正八边体,外高内低,以提高固态降水的捕获率,保证降水量准确、可靠的测量。
       坑式雨量器(Pit Gauge)。将雨量器放置在安置了防溅网的坑内,雨量器的口与地面齐平。雨量器与坑边要有足够的距离,以防雨水溅入。用高强度塑料或金属做成的(中央开口以放入雨量器)防溅网跨架在坑口,坑内要有排除积水的设备。WMO(1984)给出了这种坑式雨量器的设计图。
综合环境观测系统
       葫芦沟寒区生态-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观测试验小流域沿海拔梯度布设7套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和1套涡动相关系统,海拔由底到高,分别布设在高山草甸草原带(标准气象场内,2980m)、高寒灌丛草甸带(季节性冻土区,3250m),高山草甸带(季节性冻土区,3380m)、沼泽化草甸带(多年冻土,3711m)和高山寒漠带(多年冻土,4164m)。
 
       高山草甸观测场 —2008年9月上旬布设在葫芦沟流域高山草甸区,地理位置38.2oN,99.9o E,海拔3380m。观测降水(雨雪量计)、辐射4分量、2层风速和风向(二维超声)、2层气温和湿度、8层地温和土壤含水量、3层地热通量、地表红外温度、日照时数、积雪深度等项目的观测(积雪深度探头于2009年7月架设),以研究高山草甸季节性冻土区水文—土壤—植被—气候相互作用规律,揭示高山草甸涵养水源作用和机理。
       高山沼泽冻土观测场 — 2008年9月上旬布设在葫芦沟流域北坡高山沼泽化草甸多年冻土区,地理位置38.2o N,99.9o E,海拔3700m。观测项目同上。研究多年冻土地区水热传输和耦合过程特征。
       高山寒漠带观测场 — 布设在葫芦沟流域高山寒漠带,地理位置38.2o N,99.9o′ E,海拔4160m。观测项目同上。以研究作为主产流区的高山寒漠带水文效应和机理,同时也为高山积雪水文提供基础数据支持。
       三角洲梯度塔观测系统 — 布设在葫芦沟三角洲气象场内,主要包括一套背景(10m气象梯度塔)气象站,包含有辐射探头、四层温湿风、八层土壤地温、八层土壤含水量、两层土壤热通量板以及雨雪量计。
       涡动协方差系统 — 布设在葫芦沟三角洲气象场内,它采用涡度相关原理,利用快速响应的传感器来测量大气下垫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。开路涡动协方差系统的核心由CR1000数据采集器、CSAT3三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、LI-7500 开路CO2/H2O 气体分析仪(EC150)组成。

 

相关文章